如何傾聽別人,才能提供情緒價值?

作為別人的情緒垃圾桶,常是一件讓人又愛又恨的角色;一來因為被信任與被需要而感覺到欣喜,但同時也可能在傾聽過程中因情緒消耗而感到心累。

許玉玲
諮商心理師/如是心理諮商所所長

如何能夠在傾聽的時候,給予別人支持,自己也能在貢獻情緒價值的同時,感受到與他人親密的幸福感受,著實不是一件易事。

而其中最核心的訣竅,簡單來說就是「觀人關己」,也就是在傾聽的同時,能夠對他人察言觀色,並且不忘關照自己的狀態。

觀人:傾聽時對他人察言觀色

#專注傾聽

專心聽對方說話,不分心使用手機或做別的事,這是傾聽最基本的起手式,若做不到專注傾聽,寧願不要開始,以免不只不能提供情緒價值,反而還可能讓對方情緒更受傷,對關係更是傷害。

#用心理解

傾聽別人時,貴在理解而非給出解決之道;當一個人需要情緒垃圾桶時,一來是情緒需要宣洩,但同時這些情緒也需要有人能懂。不要預設自己能懂,而是認真去聽出別人話裡傳達的訊息以及情緒背後的原因。

#多聽少說

傾聽時,最重要的情緒價值即在於,提供對方一個管道宣洩他的情緒,或令對方感受到被支持與接納。傾聽者的「說」,重在能有效表達自己對對方的理解,以及支持的態度;過多的「說」,反而容易阻礙了對方傾訴的需求。

關己:傾聽時對自己不忘關照

#保有邊界感

對於別人所傾訴的煩惱,無論有多大程度的理解或共感,都必須清楚明白這是別人的人生、他的煩惱與難題,不需要把把別人的事當自己的事,喧賓奪主去搶著解決別人人生的難題,信任別人是他生命的專家,才能夠強化他對自己的相信,並讓他感覺自己有力量。

#量力而為

傾聽雖然可以在關係中提供莫大的情緒價值,但說到底仍舊是一種情緒能量的消耗,因此切勿在自己身陷情緒低潮,或生活忙碌到焦頭爛額的當下,勉強去當一個傾聽者;如此不僅不易提供高品質的傾聽,很可能也會在傾聽的同時失去邊界感,而與對方一同陷落負面情緒深淵,最終反傷己傷人。

#敏察自己的情緒變化

有時在傾聽別人的時候,我們可能會感到一些自己不舒服的情緒感受,例如:與自己價值觀牴觸的矛盾感、對於某些話題的恐懼(如:死亡、分離)、對於對方痛苦無能為力的無力感;當這些感受浮上時,不要過度勉強自己扮演傾聽者角色,適時地找機會結束當下的互動,或是保持沉默,有時其實反而是保護關係的作為。

好的傾聽,絕對可以有助關係中的情感交流與想法溝通,但若只有耳朵聽到表面訊息,卻沒有用心理解對方表面訊息背後想表達的感受與想法,或是對於對方的感受及想法存有批評或意圖改變,恐怕不僅無益於關係的正向發展,更有可能傷害到關係;綜上所述,好的傾聽除了以專注態度去用心聽懂對方所想表達的意涵外,更不能不覺察自我的狀態,避免因為自己過度勉強,而在不自覺當中透露出令對方感到受傷回應。